中药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病症的治疗。栀子的主要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保肝利胆、镇静催眠等。

1、泻火除烦
栀子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能清泻三焦火邪。对于热病导致的心烦不安、躁扰不宁有显著效果,常与淡豆豉配伍使用。现代研究表明栀子中的栀子苷成分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发挥镇静作用,改善焦虑失眠症状。
2、清热利湿
栀子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湿热蕴结肝胆引起的黄疸、小便短赤有治疗作用。临床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等疾病,常与茵陈、大黄等药物配伍组成茵陈蒿汤。
3、凉血解毒
栀子具有凉血止血功效,可治疗血热妄行导致的鼻衄、咯血等症状。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外敷可缓解疮疡肿毒。现代药理学证实栀子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4、抗炎保肝
栀子中的藏红花素能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动物实验显示栀子提取物可降低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模型的转氨酶水平,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临床可用于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治疗。
5、调节代谢
栀子苷可通过激活AMPK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其抗氧化成分能清除自由基,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需注意栀子可能增强降糖药效果,联合使用时需监测血糖。

使用栀子时建议煎服6-10克,外用适量。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治疗湿热黄疸时可配伍薏苡仁、茯苓等健脾药物以减少寒凉伤胃。日常保存需置阴凉干燥处,防止霉变。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腹泻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编辑:yaopin 来源:医药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