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对水果的态度,有截然不同的两种:
一种是让人多吃水果。
说吃水果好处多多,水果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某些水果还可以减肥、美容、通便。
一种是让人别吃水果。
尤其是在一些中医养生内容提到,水果是寒凉的,不能吃、不该吃。
但不得不说,这些观点都太过片面,中医对水果没有这么一刀切。
第
1
点
—The First—
中医对水果的真实态度
《黄帝内经》明载“五果为助”,水果本为饮食辅助而非禁忌。
现代人对水果的争议,实为体质错配与食用方式偏差所致——脾胃虚寒者空腹啃冰西瓜,湿热体质者日啖半斤荔枝,无异于“寒上加霜”或“火上浇油”。
中医思维的精髓在于:辨清体质,用对方法,水果便是天然良药。
第
2
点
—The Second—
如何知道
自己适不适合吃水果?
一
怕热型(热性体质)
特征:怕热多汗,穿衣少于常人。
饮食耐受寒凉食物,进食温热食物易上火
水果宜选择西瓜、梨、猕猴桃等寒凉性水果。
寒凉性水果可中和体内热邪,使维生素与通便功效充分发挥。
二
平和型
特征:寒热耐受均衡,消化功能良好。
水果选择上没啥禁忌,但要注意适量,每日≤350克,避免过量寒凉水果损伤脾阳。
三
怕凉型(寒性体质)
特征:畏寒肢冷,喜热饮,食生冷易腹泻。
少吃西瓜、梨、火龙果等寒凉水果,可适当食用荔枝、榴莲等热性水果。
寒凉加重脾阳损伤,导致消化不良、寒性咳嗽(夜间加重),营养吸收效率降低。
四
痰湿型
特征:肥胖多痰,舌苔厚腻,大便粘滞。
脾虚失运致水液停滞成痰湿,如果吃寒性水果会进一步抑制脾阳,加重湿浊。
所以也要少吃寒性的水果。
五
湿热型
特征:热象(面油口苦)与湿象(苔腻便粘)并存。
水果偏寒凉,照理说湿热型是可以吃的。
但问题是这种体质还有个湿在里面,这里又得细分了。
水果之中,芒果、榴莲等粘腻水果,会助湿滞气,就应该少吃。
而辨别水果是否助湿,只要把水果扒开来看就行。
果肉粘稠者,基本上是属于湿重的。
六
气虚型
特征:气短乏力,易感冒。
熟制苹果、桂圆等温和水果可少量食用,忌香蕉、猕猴桃等滑肠耗气之品。
水果总量要控制的更严一些,最好每日≤200克。
七
血虚型
特征:面色苍白,头晕眼花。
纯血虚无寒热夹杂者,可以多吃点桑葚、葡萄等补血水果适量生食;伴气虚者需蒸煮减寒性。
八
过敏型
过敏体质其实不是中医的称呼,什么样的体质容易过敏?
阳虚,气虚,血燥都能沾点。
这种过敏体质的人,中医调的是基础体质。
根据体质的不同——
阳虚/气虚过敏:忌寒凉高敏水果,如芒果;
血燥(阴血虚)过敏:可食蒸苹果、乌梅固表。
当然,最重要的是,已经发现的过敏源最好碰都不碰。
第
3
点
—The Third—
怎么选水果不伤脾胃
1
季节性强的水果
季节特征越明显的水果,偏性越强。
就拿夏天感很强的两个水果来说:
西瓜,性寒。《本草纲目》说: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
荔枝,性温。《食疗本草》说:食之通神益智,健气及颜色,多食则发热。
这种季节性很强的水果,不要因为赏味期短,就大量买来吃。
2
地域性明显的水果
热带地区,盛产榴莲等性温的果子,但当地人吃再多也不容易上火。
原因是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气血常年跑到四肢去了,脾胃反而虚寒,多吃点榴莲,不仅不上火,反而有补益的作用。
但对北方的朋友来说,就不一样了,本身北方就燥,体内容易有内火,再多吃点榴莲,火上加火。
所以地域性很强的果子,尝鲜可以,但也不要多吃。
3
加温的水果
有人会说:水果加热了能吃吗,加热了就不寒了嘛?
寒性水果加热改变不了水果的寒性,就好比我们喝菊花茶,虽然是用开水泡茶的,喝起来烫嘴,但它还是下火的,寒性的,因为它的药性是寒凉的。
那为什么还要让水果加温呢?这一步不是为了改变水果的寒性,而是减少生冷食物对肠胃的刺激。
比如通过微波炉稍微加热,用温水泡热,或者干脆煮着吃。比如雪梨汤、木瓜羹。
中医是很人性化的,水果从来不是看它营养与否,不然你吃100种营养进去,脾胃没有气血推动,营养反而变成糟粕,给身体造成负担。
实在学不会怎么吃,也别着急,可以点击下图咨询,让医生给你把把关。
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董荣芬。师从首都国医名师王珂,从医40余年,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在治疗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病、消化不良、消化溃疡、胃痛、腹泻、便秘、腹痛、腹胀、呃逆等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