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膀胱瘘的常规治疗方法_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乙状结肠膀胱瘘的常规治疗方法


乙状结肠膀胱瘘的常规治疗方法


乙状结肠膀胱瘘可通过保守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乙状结肠膀胱瘘可能与肠道炎症、肿瘤浸润、医源性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粪尿、尿路感染、下腹痛等症状。

1、保守治疗

适用于瘘口较小且无严重感染的患者。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减少肠道内容物对瘘口的刺激,同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及血常规指标。

2、内镜治疗

通过结肠镜或膀胱镜进行瘘口夹闭或生物胶封堵。内镜下钛夹封闭术适用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瘘口,操作创伤小但可能存在夹闭不全风险。内镜治疗前需完善CT或造影检查明确瘘管走行,术后需留置导尿管1-2周避免尿液反流影响愈合。

3、腹腔镜手术

采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膀胱瘘口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术中需彻底分离粘连组织,双层缝合膀胱缺损处。术后可能发生吻合口漏、尿外渗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

4、开放手术

适用于复杂瘘管或合并肠梗阻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可完整切除瘘管及病变肠段,并行结肠端端吻合+膀胱修补。术中需放置盆腔引流管,术后可能需暂时性结肠造口转流粪便。开放手术创伤较大,住院时间通常需10-14天。

5、联合治疗

对于合并克罗恩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在手术前后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选用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控制肠道炎症,术后继续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维持治疗。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肠镜和膀胱造影评估愈合情况,避免复发。

乙状结肠膀胱瘘患者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产气食物。术后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和肠镜检查。出现发热、腹痛加重或尿液浑浊需及时就医。



编辑:boheyiliao 来源:肛肠科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知识|收获智慧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5年 » « 11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