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可能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不良修复体、内分泌变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牙周炎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可通过洁治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牙菌斑堆积
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长期未清洁会导致牙龈炎症。牙菌斑中的细菌代谢产物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红肿和出血。日常需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除邻面菌斑。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或甲硝唑口颊片控制菌斑。
2、牙结石刺激
钙化的牙菌斑形成牙结石,其粗糙表面会持续刺激牙龈。下颌前牙舌侧和上颌磨牙颊侧是常见堆积部位。牙结石可能导致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需定期进行超声波洁治,顽固结石可配合手工刮治。龈下结石清理后可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
3、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牙冠边缘或充填体悬突会压迫牙龈,造成局部菌斑滞留。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可能导致食物嵌塞和继发龋。此类情况需重新调整修复体形态,必要时更换为边缘密合的修复体。修复后可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凝胶预防感染。

4、内分泌变化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发生妊娠期龈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牙龈炎症程度往往更严重。这类人群需加强口腔卫生维护,妊娠期可选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糖尿病患者应优先控制血糖水平。
5、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缺陷可能影响中性粒细胞功能,导致早发性牙周炎。家族中有重度牙周炎病史者发病年龄可能提前。这类患者需更频繁进行专业洁治,早期可考虑使用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调节宿主反应。

预防牙周炎需每日两次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牙龈血流减少的风险。均衡饮食中应包含足量维生素C和钙质,避免长期单侧咀嚼。出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症状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评估牙周状况。
编辑:boheyiliao 来源:口腔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