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研究室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华丽在“灵曦行动——2025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科普患教公益行动”现场,指出了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存在的三大认知误区。
每年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9月20日上午,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灵北中国公益支持的“灵曦行动--2025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科普患教公益行动”(以下简称“灵曦行动”)同步于全国多家医院开展。
灵曦行动--2025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科普患教公益行动现场
三大误区:延误治疗的常见原因
“现在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与全程管理,最常见的认知误区有三点。”面对媒体及患者的疑惑,王华丽直言,“第一,人们还是觉得上岁数了糊涂一点好像挺正常,所以很多人不会把早期症状当作是一个疾病。”
第二个误区是,患者家属普遍认为没有特效药就不需要就医。“他们认为非药物干预、心理支持等等并非是有效的干预方法,总觉得‘又没有药为什么要去看?’”
第三个误区则是对治疗效果的过度期待。“人们总希望到医疗机构就诊之后就能把疾病根除或逆转,这也是目前来说还不太符合科学规律的一个愿望。”
王华丽表示,很希望公众能够科学、客观地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知道如何识别早期症状并及时寻求帮助。与此同时,“现在虽然没有根治药物,但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公众需要理解到对这类患者的帮助不仅仅是药物,还有很多非药物的方法,这是值得大家努力的。”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华丽致辞
早筛早诊:关注更多典型症状,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袭、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2021年,中国现存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超过1699万例,患病率为1194.2/10万,死亡率为34.6/10万1。该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于2024年底联合印发了《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该计划提出了一个总目标:到2030年,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得到有效控制,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基本建立。
王华丽在科普活动现场指出,许多人无法分辨老年健忘和阿尔茨海默病引发的病理性遗忘,致使诸多病例的治疗时机被延误。值得一提的是,阿尔茨海默病不仅仅表现为认知相关的症状,很大比例的痴呆患者都会伴发精神行为症状(BPSD),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也会贻误对于疾病的感知与诊断。
据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的BPSD症状包括抑郁、焦虑、易怒以及行为异常、攻击性等2。这些症状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给照护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身体负担。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往往会导致患者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能力进一步下降,甚至加速其社会功能的丧失。
“在疾病早期,若患者因小事极易发火,脾气性格与以往大不相同,且又伴随认知能力的下降,家属就要予以关注,及时带患者前往专业医生处寻求帮助,避免病情恶化。”王华丽强调,BPSD症状通常贯穿阿尔茨海默病病始终,并随疾病进程而改变,对其进行早期识别与有效干预,也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照护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方协作:构建照护支持网络,有效提升照护质量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来说,照护亦是他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从知名影星黄渤,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再到小红书、抖音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素人博主……阿尔茨海默病家属及照护者们开始更多走进大众视野。本次活动现场,数十位阿尔茨海默病照护者也向专家、媒体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困惑,并得到王华丽教授团队的指导与支持。
“我们不仅要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应当关注他们的照护者。他们身体上的压力需要帮手,也有心理上的压力需要有人纾解,同时还会有经济上的压力需要政策、福利的补贴和保障。”王华丽坦言,阿尔茨海默病照护者的需求同其他疾病没什么区别,同样需要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北大六院很早就开始与社工组织合作,支持了很多照护者,也培训了很多团队。他们把这些经验、方法传递给其他照护者,为他们减轻一些负担,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
作为此次公益行动的公益支持单位,灵北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服务。多年来,灵北始终致力于神经科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持续倡导脑部健康,支持脑部疾病教育。在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灵北不仅聚焦创新药物研发,也持续开展疾病科普教育、早期筛查倡导和社会认知提升工作。灵北中国(内地与香港)总经理张一帆表示:“守护认知健康是应对脑部疾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挑战的关键,需要构建包括医疗界、产业机构及公众在内的多元协作网络。灵北期待与各方持续合作,共同推进脑健康体系建设,强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早筛、早诊和规范治疗,将‘早防早治,守护认知’落到实处,助力《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等相关政策的推进与落地,为构建阿尔茨海默病友好型社会、实现‘健康中国2030’愿景贡献专业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03): 219-256.
2.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写作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认知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十):痴呆精神行为症状鉴别诊断和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 2020, 100(17):1290-1293.
编辑:ifhealth 来源:凤凰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