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属投诉到 12345 了咋办?」
曾有医生在丁香园社区内发帖称,因为术前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大,需要提前备血,便建议家属献血,好让血站优先给患者用血,结果当天上午就被家属投诉了。
「其实 2 个月前我们才刚刚组织了全院献血,但用血还是很紧张。」这位医生提到,之后他们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了一番,不过投诉依然没撤销,忙前忙后写报告,下班时已经是半夜。[1]
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有个词叫「血荒」,在我国不是历史而是正在经历的现状。正因如此,很多医院都有着「1:1 置换用血」的不成文规定。
然而,如果家属不符合献血条件或是不愿意献血呢?
东部地区某医院胃肠外科医生吴芳(化名)注意到,每次路过输血科时都能在门口看到几个熟面孔,不看病,四处张望找人搭讪。后来她从个别患者口中得知,这些人是「血牛」——专职做有偿献血买卖的黄牛。
图源:社交媒体
变味的「互助献血」从未消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18 周岁至 55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但由于血液无法长时间保存,且临床用血量比想象中更大,绝大多数地区的血站都存在血液紧缺的困境。「稍微严重一点的患者都会去省会的大医院,或者上北京看病,所以我们这小城市用血量其实不算大。」东北地区某血站副站长窦岩(化名)介绍,「但即便如此,我们站也只是刚刚达到一个『紧平衡』的状态。」
所谓「紧平衡」,窦岩解释说,是指供需关系处于一种相对紧张但又基本平衡的状态,通常表现为供给量勉强满足需求、剩余储备有限。
正是考虑到了这点,我国《献血法》的第十五条写道:「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2]
图源:图虫创意
开头提到的「1:1 置换用血」,其实就是互助献血。
吴芳解释,所谓「置换」并不是家属献的血直接用在患者身上,而是用家属献的血,向血站置换患者所需要的血,以维持血站的血液库存。
作为无偿献血的补充,互助献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缓解了用血难的状况,但很快就变味了。
正如《献血法》中写到的,除了家属,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也在互助献血的动员范畴里——家属尚且有亲缘关系可以证明献血者的「自愿」,但如何确定前来献血的「朋友」真的是朋友?
无法确定关系的真实性,那么互助献血的公益性也就随之岌岌可危,缺口打开,利益驱使下的灰色产业便开始野蛮生长。
2012 年,央视网报道一起大规模非法组织卖血案,犯罪团伙共有 12 人,长期在五棵松附近一家医院内,通过线下介绍的形式招募卖血者,然后将他们带到医院输血科,以患者亲友的身份假借「互助献血」的名义献血,犯罪团伙给予卖血者一定的补贴,对患者则收取高额费用,以此牟利,最终 12 人均被判刑。[3]
图源:CCTV 13
类似事件层出不穷。2018 年,北京市率先发文,要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自 2018 年 2 月 10 日起停止开展互助献血申请。随后,国家卫健委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少数边远地区以外,全面叫停了互助献血,临床用血几乎全部回归无偿献血。[4,5]
广东某三甲医院血液科医生张黎明(化名)回忆,很长一段时间医院里完全禁止提及「互助献血」这四个字,患者们需要用血时,由医生发起申请,然后统一听从血站的调配。
但不提「互助献血」,并不等于就能消灭有偿献血灰色链条,只要血液库存不足的现状没有逆转,黑中介们能钻的空子便不会消失。
窦岩坦言,近 5 年以来,他所在的血站,采血量每年都在以大约 5% 的速度下降。为了保障紧急情况用血,许多血站还是会对医院提出鼓励家属献血的要求。
今年 2 月底,有 IP 湖南的医生在丁香园社区内发帖表示,医院开始重新明文规定互助献血,要求「献一袋血,发一袋血」。[6]
图源:丁香园社区 [6]
与此同时,以往那些主要通过线下蹲点寻找「客户」的黑中介们,也开始利用更新颖的方式招揽买方和卖方——社交媒体,成为了他们的新据点。
付完 300 元「营养补贴」,转身卖了 3000
包括吴芳在内的多位医生都遇到过患者找黑中介买血的情况。
某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罗越(化名)介绍,曾有患者家属在网络上求助,加了一位自称有办法的黑中介后,被要求支付 300 元押金,结果付完押金这位家属就被拉黑了,无处说理更维权无门。
根据患者家属们描述的情况,新型「血牛」的行动模式也逐渐被拼凑出来——
首先是招募「志愿者」,这一步通常在兼职群里发生。与其他兼职信息类似,黑中介们会在兼职群里定期发布「献血得补贴」的兼职信息,对血型、身体状况有一定要求,通常还会限定人数。
曾试图参与类似「兼职」的大三学生倪明(化名)透露,不同要求对应的补贴也不同,通常献 400mL 血的「营养补贴」在 300~500 元。「这类兼职是最难抢的,因为去一次就能拿钱,每次一出消息就秒没。」
黑中介在朋友圈发布「兼职」信息
图源:倪明提供
没抢到但有意愿的人会被黑中介拉进一个新的群聊,倪明所在群里约有 10 人,IP 属地与他相同,他推测:「应该是先集合一批肯献的人,然后再去找买家,找到买家了就会来群里喊人去献血。」
于是流程来到第二步——寻找买家,这一步通常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除了在医院、血站外蹲守发小卡片,黑中介们在社交平台上堪称肆无忌惮。只要是与献血相关的内容评论区,几乎都能看到「全国互助」、「随时安排」等中介信息。
一则标题为「别让血贩子给骗了」的帖子下,550 多条评论里,几乎有 500 条都是献血黑中介,图源:社交媒体
卖方、买方均已就位后,下一步就是绕开医院和血站的审查,完成血液交易。
窦岩介绍,他所在的血站,对于那些以互助名义前来献血的人员,会要求他们在献血之前签订一份情况说明表,需要填写献血者和用血者双方的个人信息。对于在双方关系处填写「朋友」的情况,工作人员会格外关注,严密观察填写过程是否有异样。
「我们血站是不允许后续补签情况说明的。但现场填写过程,虽说会严密观察,总归还是比较主观,如果黑中介提前让献血者背熟了用血者的信息,那我们是很难分辨出来的。」窦岩无奈表示。
此外,黑中介们想要成功赚到这笔中介费,还有个关键环节——避免卖方、买方直接见面。
据倪明透露,在群里发兼职信息的、领「志愿者」去献血的、和用血者对接的,全都不是同一个人,从献血者到用血者,流通的仅为一本献血证,有时甚至只有献血证的照片。
罗越提到,除了那位被白骗 300 的家属,据他了解,其他家属们通过黑中介买血的费用大概每 400mL 2500~3000 元不等。「之前有个患者家属自己花了七八千备血,最后手术比较顺利,这些血没用上,还哭着来问我能不能想办法帮她报销。」罗越感叹。
至此,有偿献血黑中介们的行动流程已经清晰:招募卖方 → 寻找买方 → 避免双方见面的同时,假借「亲友」互助进行血液交易 → 300 元补贴换得献血证,转头以 3000 元高价卖出。
黑中介盆满钵满,有办法改变局面吗?
倪明所在的献血群聊里,时常会有人调侃:「几千块买一袋血,明显不划算的买卖,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当『冤大头』。」
患者家属这样的选择,医生们却普遍表示理解。
张黎明回忆称,他已经记不清被质问过多少次「为什么献血证没用」。因为他所在的地区血液一直非常紧缺,血站要求必须是 7 天内的献血证才能优先用血,甚至在一些极度紧缺的时段,必须是当天的献血证才行。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却存在理解上的难点,因为在他们自发献血的时候,听说的福利保障是『凭献血证终身免费用血』。」张黎明无奈表示,有不少患者和家属当着自己的面说「以后不会去献血了」。
图源:丁香园往期文章评论区
无偿献血,前提始终是「自愿」。那些自愿参与了无偿献血的人们,在自己需要用血时却被告知必须有近期的献血证才行,当初的那份「自愿」必然会被消耗。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参与过「兼职」的人们来说,既已知晓有偿献血的存在,也很难再接受「被人家白白抽血」。
有办法改变局面吗?
「很难。」罗越坦言,「至少我们临床医生,在这方面能做的很有限。」
罗越提到,他曾多次直接劝说家属别找中介买血,但基本没效果。后来,他开始向患者和家属们详细解释什么是「非紧急用血」,尽可能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你解释得越清楚,患者对你的信任就会相对越多。只要患者更相信医生而非那些黑中介,我认为就算是有效果了。」
吴芳所在的医院,最近也更新了互助献血的流程。她介绍说,如果是以朋友身份进行互助,献血者必须本人带着献血证到医院,和用血者当着医生的面签署关系证明表,由医生确认后再向血站发起用血申请——献血者、用血者直接见上面了,那些黑中介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但血站的窦岩直言:「还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血荒问题依然在那里,只要用血紧缺,中介们总有其他办法。」
「想要重新让献血这个事儿回归公益性,一两个医生、一两家医院、一两个血站的努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今年 6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推进「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确保每位无偿献血者均可享受便捷的血费减免服务,是 2025 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之一。[7]
图源:参考资料 7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高光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青岛市等地已经上线了献血者优先用血申请小程序。
「血站会根据献血记录判断优先用血的资格和用血额度,医疗机构则会及时保障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优先用血的权益。」[8]
此外,通过「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小程序,全国血费跨省异地减免平台也已经建成,无偿献血者无论何地献血、何地用血,均可线上办理血费减免。[7]
策划:肯德羊|监制:islay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1]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50546391
[2]https://www.gov.cn/banshi/2005-08/01/content_18963.htm
[3]https://news.cntv.cn/law/20121128/104393.shtml
[4]https://www.bjdx.gov.cn/bjsdxqrmzf/zhyw/dxdt13/613127/index.html
[5]https://www.gov.cn/xinwen/2019-06/11/content_5399197.htm
[6]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51545223
[7]https://www.nhc.gov.cn/ylyjs/zcwj/202506/43f8d112f86f428982346ea219801f0b.shtml
[8]https://www.nhc.gov.cn/wjw/c100365/hdjl_xwfbh_detail.shtml?id=b6b961249b9244d2898a3270aed6556a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