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天地间湿热交蒸,人体阳气外浮,中焦脾胃反而虚寒。《黄帝内经》直言“脾主长夏”,更强调“脾喜燥恶湿”。
湿邪黏滞重浊,易困阻气机,导致——
身重如裹:湿性下沉,四肢酸沉乏力
纳呆便溏:脾失健运,食欲减退、大便黏滞
头闷神疲:湿浊上蒙清窍,精神萎靡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揭示关键:“湿邪伤人,必先困脾”。
此时若盲目用寒凉利湿之品,反伤脾胃阳气,形成“越祛湿越虚”的恶性循环!
第
1
点
—The First—
祛湿不伤脾的“脾之谷”
白扁豆被历代医家誉为“脾之谷”,其性味甘、微温,归脾、胃经,兼具两大优势:
①化湿不伤正:温性温和,祛湿同时守护脾胃阳气
②补脾不滋腻:甘补脾土,却无壅滞之弊
对比其他祛湿食材——
薏苡仁性寒,脾胃虚寒者忌用;赤小豆久服令人枯燥,耗伤津液
白扁豆恰似“君子祛湿”,温润中和,尤宜虚寒体质与儿童娇脾。
第
2
点
—The Second—
夏季食豆,四大裨益
1.和中止泻,化解暑湿吐泻
白扁豆能升清降浊,专治暑湿困脾导致的呕吐、腹泻、胸闷。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活性凝集素,可抑制肠道病毒,辅助缓解急性肠胃炎。
2.清肝明目,调和体虚肝旺
《食疗本草》载其“久食头不白”,甘温之性可滋养肝血,化解夏季虚火上炎导致的目赤、烦躁。
3.抗菌强体,构筑免疫防线
白扁豆中的水溶性黄酮与蛋白质组分,可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增强巨噬细胞活性。
4.辅助降糖,调控糖脂代谢
所含淀粉酶抑制剂能延缓糖分吸收,促进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尤为有益。
第
3
点
—The Third—
食养妙方
从家常粥羹到经典药膳
1
黄金配伍
白扁豆+茯苓:茯苓淡渗利湿,引湿从下焦而出,二者配伍健脾化湿力倍增
白扁豆+山药:山药补脾固肾,与白扁豆形成“脾肾双补”之力,专克慢性腹泻
2
祛湿粥方
白扁豆五谷粥
【配伍】
白扁豆30克(主君)
薏苡仁15克(佐助利湿)
山药20克(臣药固脾)
莲子10克(安中止泻)
粳米50克(和胃气)
【做法】白扁豆、薏仁浸泡4小时,先煮至开裂;入余料煨至稠滑,最后放山药丁
【功效】健脾宽中,通利三焦湿浊,对舌苔白腻、便溏虚胖者极佳
3
暑湿急救
古方香薷饮化裁
【配方】
炒白扁豆10克(健脾化湿)
香薷6克(解表透暑)
厚朴3克(行气除满)
陈皮3克(燥湿醒脾)
【制法】沸水焖泡1小时,代茶频饮
【适用】暑湿感冒头重如裹、发热无汗、上吐下泻者
4
小儿养胃
白扁豆四神汤
【配伍】
白扁豆15克(健脾化湿)
山药10克(益气护胃)
莲子肉8克(养心安神)
芡实5克(除湿止带)
猪腱肉50克(补益脾胃)
【炖法】肉焯水去腥,与豆料同炖1.5小时,取汤喂食
【优势】化解小儿夏季厌食、腹泻,比单用瘦肉汤更助吸收
第
4
点
—The Fourth—
食不对症反伤身
1
必煮熟,防中毒
生白扁豆含凝集素和皂苷,未煮熟可致头痛、呕吐。务必浸泡后高温煮烂。
2
控用量,防壅滞
日食勿超50克(干品),过量易腹胀。建议搭配陈皮、砂仁行气。
3
四类人群慎用
高尿酸/痛风者:豆类嘌呤较高
实热体质者:舌红苔黄、便秘燥热时忌用
过敏体质者:首次食用需少量测试
孕妇幼儿:需中医师指导配伍
从《名医别录》称其“和中下气”,到《本草纲目》赞为“脾之谷,通利三焦”,白扁豆的食养价值穿越千年仍熠熠生辉。
此豆温润如春土,恰似中医“致中和”的至高智慧——以平和之性,调失衡之身。
盛夏已至,不妨抓把白扁豆,煮粥煨汤。让这份“土气”十足的滋养,助你安度长夏,脾胃无忧!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