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可能由抑郁症、焦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引起。这些疾病可能干扰神经递质平衡、激素分泌或生理节律,导致入睡困难、睡眠浅或早醒等症状。
1、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可能与大脑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有关。这类患者多表现为早醒或睡眠维持困难,可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米氮平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调节神经功能。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并配合心理疏导。
2、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因过度担忧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常见入睡困难或夜间频繁觉醒。可能与遗传因素或长期压力有关,表现为心悸、出汗等躯体症状。治疗可选用劳拉西泮片、盐酸帕罗西汀片、阿普唑仑片等抗焦虑药物,同时需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引发心悸、手抖等症状干扰睡眠。该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或甲状腺结节有关,患者常主诉夜间易惊醒。治疗需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4、慢性疼痛综合征
关节炎、纤维肌痛等慢性疼痛疾病会因夜间疼痛加剧导致睡眠中断。这类疾病多与炎症反应或神经敏化相关,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可选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镇痛药物,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上气道塌陷导致夜间反复呼吸暂停,引发血氧下降和微觉醒。肥胖、颌面结构异常是常见诱因,患者多伴有日间嗜睡。治疗需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设备,严重者可考虑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手术干预。
建议存在持续睡眠障碍者记录睡眠日记,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卧室黑暗安静。若症状超过两周未缓解或伴随体重骤减、胸痛等表现,需尽早就医排查潜在疾病。日常可尝试冥想、规律运动等非药物方式改善睡眠质量,但切忌自行服用安眠类药物。
编辑:boheyiliao 来源: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