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每年因#脑梗去世患者高达200万。虽说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谁都可能是脑梗受害者。
而且敢打赌,90%的朋友都不晓得,发生脑梗前有个非常重要的先兆信号——短暂性脑缺血,若能及时察觉,可在脑梗前自救。
第
1
点
—The First—
脑梗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
脑梗是什么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精密的城市,血管就是城市的供水管道。
脑梗也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像水管突然被淤泥或垃圾堵死,导致城市部分区域断水停电。中医称之为“中风”,属于“血瘀痰阻、脉络不通”的范畴。
脑梗就是脑壳中的血管被堵住了,大脑中的部分位置突然没得血液来提供氧气和营养,这部分脑壳就罢工了,相关功能自然就不好用了,具体表现为——
肢体失控:比如炒菜时突然拿不住锅铲,走路时一条腿“拖不动”;
语言障碍:说话像含了棉花,或完全听不懂家人的话;
视觉黑屏:单眼或双眼突然“黑一下”,仿佛被拉上窗帘;
剧烈头痛:像有人用锤子敲打头部,伴随恶心呕吐。
这些症状一旦超过24小时未缓解,就可能发展为永久性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2
短暂性脑缺血
俗称“小中风”,是大脑血管的“短暂停电”——供水管道被小石子卡了一下,水流暂停几分钟后又恢复。但24小时内完全消失,因此常被忽视。
它的症状与脑梗很相似,但都具有“突发性”,比如——
瞬间失灵:比如端茶杯时手突然“脱力”,几秒钟后恢复;
语言卡壳:想叫家人突然发不出声,几分钟后又能正常说话;
眼前一黑:单眼突然失明,像手机屏幕闪退后又亮起;
头晕失衡:走路像踩棉花,甚至突然跌倒但迅速爬起。
第
2
点
—The Second—
从健康到危机
血管的3个状态
正常血管:像畅通的高速公路,血液携带氧气和营养顺畅流动;血管壁光滑有弹性,如同新铺的橡胶水管。
短暂性脑缺血:血管狭窄或出现微小血栓,像公路被落石挡住半边车道,车流减速但尚未完全中断;中医比喻为“气血瘀滞”,如同河道水流变缓,垃圾开始堆积。
脑梗:血管完全堵塞,如同塌方彻底封路,后方区域断粮断电;脑细胞在缺氧下快速死亡,留下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第
3
点
—The Third—
短暂性脑缺血
脑梗的“
最后
警报”
在一项长达66年的正儿八经的研究中发现,有1/3的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后发生了脑梗,并且其中有近40%的患者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3个月内就发生了脑梗。
短暂性脑缺血常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引发,这些“血管垃圾”像河里的泥沙,随时可能形成更大血栓。
第
4
点
—The Fourth—
中医预防
给血管构筑“护城河”
一
中药调理:疏通血管
丹参5克+山楂3片+决明子3克,煮沸后代茶饮。
丹参、川芎像“清淤船”,化解血管瘀堵;山楂、荷叶如同“过滤器”,减少血液垃圾。
二
针灸推拿:激活气血
按压内关穴(手腕横纹上三指)和足三里(膝盖下四指),每日揉按3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艾灸百会穴(头顶正中),如同给大脑“充电升温”。
三
饮食运动:筑牢堤坝
低盐低脂:减少高盐(如腌制品)、高脂(如动物内脏)食物,避免加重血管硬化。
忌过饱与寒凉:暴饮暴食易生痰湿,冷饮则“血得寒则凝”,夏季尤其需注意。
八段锦/太极拳:缓慢舒展的动作可调节全身气血,尤其推荐“双手托天理三焦”和“左右开弓似射雕”招式,增强心肺功能。
五禽戏:模仿动物姿态,如“虎扑”可强健腰肾,“鹿奔”能疏通肝经,适合中老年人。
四
情绪管理:防风熄火
中医强调“怒则气上”,情绪激动如同“点燃肝火”。可通过冥想、八段锦平复心气,避免气血逆乱。
中医防治讲究“未病先防”,通过调气血、化痰瘀、通脉络,让血管成为生命的“长青河”。
最后提醒大家,短暂性脑缺血是脑梗的最后警报,发作之后,请一秒钟都不要犹豫,赶紧去医院,看医生,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