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规范用药、调整生活方式、监测症状变化及预防复发。脑梗塞是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多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相关。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保持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将空腹血糖维持在7.0毫摩尔每升以下;高脂血症患者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毫摩尔每升以下。定期复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2、规范用药
脑梗塞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预防血栓形成。合并房颤患者需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同时需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动脉斑块。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3、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饮食以低脂、低盐、高膳食纤维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全谷物及深海鱼类。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避免久坐不动。

4、监测症状变化
警惕突发剧烈头痛、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加重等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能提示脑梗塞复发或出血转化。同时关注吞咽功能、认知能力及情绪状态,约30%患者会出现卒中后抑郁,需心理干预及药物辅助治疗。
5、预防复发
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等血管评估。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避免血压剧烈波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康复期坚持语言、肢体功能训练,使用巴氯芬片缓解肌张力增高,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脑梗塞患者需建立健康档案,每3-6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I。家属应学习识别卒中早期症状,掌握急救流程。日常生活中使用防滑垫、扶手等适老化改造,预防跌倒。保持规律作息和积极心态,参加病友互助小组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编辑:boheyiliao 来源:神经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