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需注意饮食营养、生活习惯、产检监测、心理调节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孕期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定期产检、情绪疏导等关键措施。
1、饮食营养
孕妇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牛奶,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避免生冷海鲜、未灭菌乳制品及高汞鱼类。妊娠早期可少量多餐缓解孕吐,中晚期增加钙、铁、锌等矿物质摄入。控制咖啡因每日不超过200毫克,禁烟酒及含酒精食品。
2、生活习惯
保持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避免仰卧位。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选择低跟防滑鞋。远离辐射、化学毒物及高温环境,避免提重物或剧烈活动。注意会阴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3、产检监测
妊娠12周前建立产检档案,常规进行NT检查、唐氏筛查、大排畸超声等项目。28周后每周数胎动,监测血压血糖。出现阴道流血、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异常需立即就医。遵医嘱补充铁剂、钙剂或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预防性药物。
4、心理调节
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与伴侣保持良性沟通。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分娩知识,避免过度担忧胎儿健康。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失眠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家人应给予情感支持,避免施加生育压力。
5、疾病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百白破疫苗预防传染病。控制体重增长在11-16公斤范围内,预防妊娠糖尿病。出现下肢水肿需排查妊娠高血压。牙龈出血时使用软毛牙刷,预防妊娠期牙龈炎。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
孕妇应保持居室通风,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选择全谷物和深色蔬菜。可记录胎动变化和宫缩频率,学习拉玛泽呼吸法。准备待产包时包含产妇护理垫、吸管杯等必需品。出现规律宫缩、破水或胎动异常时及时住院待产。产后42天内仍需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逐步恢复盆底肌训练。
编辑:boheyiliao 来源: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