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不尽可通过调整饮水量、热敷下腹部、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导尿等方式缓解。尿不尽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盆底肌功能障碍、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水量
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过度限制饮水。白天均匀分配饮水量,睡前2小时减少液体摄入。适当增加冬瓜、黄瓜等利尿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2、热敷下腹部
用40℃左右的热毛巾敷于下腹部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热敷可放松膀胱及尿道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因肌肉痉挛导致的排尿困难。注意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皮肤烫伤。
3、盆底肌训练
采用凯格尔运动收缩盆底肌群,每次收缩维持5-10秒后放松,每日训练3组,每组10-15次。持续6-8周可增强膀胱颈支撑力,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及排尿迟缓。训练时须保持正常呼吸,避免腹部用力。
4、药物治疗
细菌性尿路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膀胱过度活动症可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等M受体拮抗剂;雌激素缺乏者可短期外用雌三醇乳膏。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5、导尿
急性尿潴留或残余尿量超过100毫升时,需由医护人员进行间歇导尿。使用一次性无菌导尿管,操作前后严格消毒会阴部。长期留置导尿者应每日进行尿道口护理,定期更换导尿管以防尿路感染。
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久坐及憋尿行为。饮食上限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泌尿道防御能力。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血尿等情况,应及时至泌尿外科就诊。日常生活中注意会阴清洁,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性交后及时排尿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复发。
编辑:boheyiliao 来源:前列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