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胃炎是怎么发生的?_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病毒性肠胃炎是怎么发生的?


病毒性肠胃炎是怎么发生的?


病毒性胃肠炎主要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通过接触传播、粪口传播等途径传染,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力低下、饮食不洁、接触感染者、季节变化、卫生条件差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水样便、腹痛、脱水等症状。

1、免疫力低下

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更易感染病毒性胃肠炎。病毒侵入消化道后,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导致肠道黏膜损伤。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乳铁蛋白粉等营养剂增强抵抗力,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2、饮食不洁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是主要传播途径,如生食贝类、未洗净的蔬菜水果。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较长时间,通过污染餐具或加工环节传播。处理食材前需用流动水冲洗,贝壳类彻底煮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

3、接触感染者

与患者共用物品或接触其呕吐物、排泄物后未规范洗手易被传染。病毒可通过气溶胶在密闭空间扩散,托幼机构、养老院易暴发聚集性疫情。接触患者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环境,必要时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4、季节变化

轮状病毒好发于秋冬,诺如病毒全年流行但冬季高发。低温环境有利于病毒存活,室内通风不良加剧传播风险。流行季节可提前接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出现症状时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缓解腹泻。

5、卫生条件差

粪便污染水源或食品加工环节卫生不达标会导致病毒扩散。农村地区或旅行时饮用未煮沸生水风险较高。改善厕所设施、规范污水处理可阻断传播链,急性期可配合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辅助治疗。

病毒性胃肠炎患者需注意补充水分,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电解质紊乱。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低渣食物,避免乳制品和高糖饮食加重腹泻。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患者用品应单独消毒,处理呕吐物时戴手套口罩,开窗通风降低环境病毒浓度。



编辑:boheyiliao 来源:消化内科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知识|收获智慧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5年 » « 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