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可通过卧床休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方式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通常由长期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与护理。
1、卧床休息
发病初期需绝对卧床2-4周,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可能引起颅内压升高的行为。家属应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发生。床旁需配备吸痰设备,保持呼吸道通畅。
2、控制血压
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将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下。每日监测血压3-4次,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血压控制不佳可能诱发再出血。
3、预防并发症
重点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定时拍背排痰,必要时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稀释痰液。下肢穿戴弹力袜,适当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保持会阴清洁,导尿管护理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由康复师指导进行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训练。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
5、心理疏导
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需进行专业心理评估。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负面情绪,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家属应耐心倾听诉求,避免过度保护。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控制血压,定期复查头颅CT。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不引起不适为宜。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编辑:boheyiliao 来源: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