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通常会有胎心,胎心是胎儿存活的重要标志,一般在孕6-7周通过超声检查可观察到。
胎心出现的时间与胚胎发育情况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受精卵着床后约3周开始形成原始心管,孕5周左右出现心跳,但此时心跳较弱且频率不稳定。随着胚胎发育,孕6-7周时通过阴道超声可清晰观察到规律胎心搏动,经腹超声可能需延迟1-2周。胎心率初期约为100-120次/分,孕9周后逐渐增至140-170次/分。若孕8周后仍未检测到胎心,需考虑胚胎停育可能,但需结合孕囊大小、血HCG水平等综合判断。部分孕妇因月经周期不规律或排卵延迟,实际孕周小于停经周数,可能出现胎心延迟显现的情况。
极少数情况下,胎心可能因染色体异常、子宫环境异常、感染等因素无法正常形成。如孕妇存在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接触致畸物质,可能影响胚胎心脏发育。此外,双胎妊娠中可能出现一胎有胎心而另一胎无胎心的现象,称为双胎之一消失综合征。
建议孕妇遵医嘱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孕早期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均衡营养摄入。若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异常症状,或既往有不良孕产史,应及时就医复查超声。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多数正常妊娠均可观察到胎心搏动。
编辑:boheyiliao 来源: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