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ZJUN
今年 5 月份,李晨所在医院发了一则正式通知,「临床科室如需使用以下耗材,需院内报备,特殊情况走临采报告。」其中,包括一款常用的支架。
最近一段时间,李晨发现,这款支架在手术室里「消失」了。
「之前,手术室还都会常规备几套,但最近,一周前打的申请,现在还没调来。」李晨所在的医院是当地比较知名的三甲医院,作为血管外科的副主任医师,李晨觉得这并不正常。
后来,和从同行的交流中,李晨得知,自己的经历并非个例,从大约半年前开始,全国多地的同行都陆陆续续感知到,这款耗材变得紧俏起来了。
医生们爱用的「开挂」耗材缺货了
这款医院库存告急的支架,名为 VIABAHN,是一种由戈尔公司(W. L. Gore & Associates)研发,主要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自膨式外周血管覆膜支架系统。
这款支架结合了超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的覆膜和镍钛合金支架结构,因其柔顺、抗断裂的优点和肝素涂层,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风险,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如股腘动脉、髂动脉病变)和主动脉分支重建等复杂血管病变。[1]
图源:参考资料 1
标准型号的 VIABAHN 肝素覆膜支架根据注册证编号的年份,其于 2019 年在中国获批。随后,VIABAHN VBX 球扩覆膜支架也进入中国临床试点使用。新款大直径 VIABAHN(9-13mm)支架也于 2024 年在临床使用。
根据临床的反馈,这款支架进入中国后,一直都是外周血管支架领域「开挂般的存在」,辽宁、湖南、浙江、广西等多地血管外科医生也表示,「这款支架很好用」。
浙江省某三甲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禹城表示,在他的临床经验里,戈尔的 VIABAHN 支架,应该是目前唯一一款兼顾「柔顺性」和「支撑性」的覆膜支架。
通常来讲,现在的进口血管支架普遍存在着「偏科」的问题,足够软的一般不带覆膜,带覆膜的往往又不够软。这样的覆膜支架在大一点的动脉(如锁骨下动脉)可以替代 VIABAHN ,但在细小的动脉中,VIABAHN 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对于一些动脉扭曲的位置,VIABAHN 输送性能更优越,目前同类产品的球扩覆膜支架对于一些动脉破裂需要急诊封堵止血的患者并不是那么适合,不管是支架的长度还是支撑性,VIABAHN 都更胜一筹。」禹城解释道。
广西省某三甲医院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潘东也深有体会,他认为,「自膨」是 VIABAHN 其中一个显著优点。
对于一些有血管破裂风险的病人来说,球扩支架需要用球囊扩张后才能打开,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和血管条件,操作不当会加重血管损伤甚至导致血管破裂。而 VIABAHN 自带弹性,没有约束的时候,它就像弹簧一样膨开,很好的贴合血管壁,因为有覆膜,所以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出血风险。
VIABAHN 张开示意图,图源:戈尔官网宣传视频截图
客观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戈尔的外周血管支架在第五批高值耗材集采中的年度采购需求量高达 12369 个,位居所有参与企业之首。[2]
因为缺货,只能提心吊胆手术
今年 5 月份,李晨所在医院发了一则正式通知,「临床科室如需使用以下耗材,需院内报备,特殊情况走临采报告。」这其中就有 VIABAHN 支架。在这之后,用这款支架就变得越来越难了。
禹城所在医院,手术室还会常规备着几套 VIABAHN,但现在非特殊紧急情况,他们也是能不用则不用,「总的来说,还能用上,但 8mm 和 10mm 型号比较紧俏,如果用的话只能走临采。」
李晨说,缺货之后,自己不太敢做 lerich 综合征和主髂动脉病变及下肢血栓病变手术,「因为没有合适支架,只能放裸支架。」但裸支架有本身网孔,血栓仍然可以从网孔出来堵塞血管腔,导致放完支架血流还是不通。
一项纳入 75 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VIABAHN 组术后 12 个月一期通畅率为 80.00%,显著高于裸支架组的 52.50%;在 24 个月时,VIABAHN 组一期通畅率仍保持 68.57%,裸支架组则降至 42.50%。
图源:参考资料 3
让李晨提心吊胆的最严重后果,是术后大出血,「做髂动脉常规我们会放覆膜支架,防止万一术中小的破口没发现,术后回病房病人腹腔出血,危及生命。即使有破口,覆膜支架都把破口封堵了。现在放裸支架,没办法防止这一点,医生要承担的压力很大。」
以前,李晨做完手术,病人不用观察就可以回病房,现在术后需要至少观察半小时,确认血压稳定,才敢放病人回去。「多个球扩支架拼接也会人为增加手术难度和支架的不稳定性,我们每天把脑袋别在刷手衣里干活,就怕听到恢复室的电话。」李晨无奈道。
走临采,也需要 5~7 天
回到事变的时间节点。
去年 12 月,VIABAHN 在第五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出局了。
虽然当时针对高值耗材引入了「复活机制」,戈尔对 VIABAHN 支架首轮报价也比之前的挂网价格下降了 60~70%,但这一报价在首轮竞价中依然触发了熔断机制(即:超过最低价 1.5 倍),导致戈尔直接出局。
图源:网络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就不能用 VIABAHN 了。
一般来说,医疗机构如果需继续使用集采未中选产品,可以通过「备案采购」机制。医疗机构填写《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非中标产品使用申请表》,详细说明使用理由,包括患者的特殊病情、中标产品无法满足的技术要求等,经医院耗材管理委员会论证后,由院长签字并加盖公章,再通过省级采购平台的「非中标产品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上报备案。
不过,这一流程全部走完,通常需要 5~7 个工作日,而且单次备案采购不能超过单个患者 1 个疗程所需数量,批量备案采购的年度总量也有限制。因为每次都需要单独备案「太麻烦」,所以大部分医院对于 VIABAHN 这样的耗材并不会提前备案。
遇到真的必须使用集采外进口耗材的情况,许多医院选择另一条流程相对简化的方式——临时采购。
图源:丁香园整理
潘东所在的医院就一直走临采路径,「我们医院的临采申请起来挺方便的,快的话有时候 5 分钟内上级就有响应。只是审批的快与慢,医院之间会有差别。」
但也有医生表示,审批是快了,可所谓的「临时」依旧不够快。主要的问题在于供货的不稳定。由于未纳入集采,供应商对 VIABAHN 等产品的库存投入更为谨慎,常导致医疗机构发起临时采购时面临「无现货可供,只能调货」的窘境。
「虽然不是用不到,但仅调货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这么长的周期,和不让用也没什么区别了」,李晨无奈道。
替代耗材同样紧俏,如何破局?
戈尔这款「白月光」并没有退出中国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戈尔可能将目光投在私立医院或是高端临床需求侧。另外,据公开消息,国产的外周血管小口径覆膜支架也小范围以临采的方式,投入了临床试用。[4]
在 VIABAHN 供货不足后,医生们开始使用其他支架作为替代治疗方案,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现在,禹城所在医院供货比较充足的,还有来自同一家公司的两款进口支架,一款是球扩支架,一款是覆膜支架。「不过,对一些动脉破裂需要急诊封堵止血的患者来说,球扩支架并不是那么适合,不管是支架的长度还是柔顺度,都会差一些。」禹城如是说。
李晨表示,以前在做髂动脉扩张时,台上出现血管破裂后,可以马上植入 VIABAHN,但现在没有合适产品,只能用短的球扩覆膜支架一点点拼接,费时又费力。
除了球扩支架,还有一款国产的髂内动脉支架可以代替,它前端固定直径,远端有不同支架选择。固定端直径 10mm,对于下肢血管、髂动脉来说,10mm 还是太粗了。
但就这款不是那么合适的替代品,现在临床也很紧俏。「自从用不上 VIABAHN 后,国产支架需求量激增,供不应求,也是时常缺货,替代品现在也是用一个少一个」,李晨补充道。
图源:视觉中国,非本文提到的任何医院,任何产品
临床急着用,供货又不足,又该如何破局?
上周,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则动态。其中在药品耗材报量方面,医疗机构可以通过选择报具体品牌的量,把自己认可、想用的品牌报上来,如果中选可以直接成为该医疗机构的供应企业。也可以维持过去按药品通用名报量。[5]
关于报量和供货的问题,辽宁省某市三甲医院负责耗材采购的林虹说,因为自己所在城市对进口耗材的需求量普遍较低,大部分常用的耗材供应还算充足,「只要医院结款没问题,基本上都能采到。」
一般来说,相对紧缺的,也是医院原本就用得少的,「之前有一款进口缝线,库存十分紧张,厂家会尽量供着省三甲先用,我们就等着,等的时间久了,需求量也没那么大,院里干脆不进了。这一类的情况,真的遇到有需要的病人时,医生会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就诊。」
林虹觉得,如果第十一批集采可以针对性报量,或许会给这些医院提供一些新思路。
策划:ZJUN|监制:islay
参考资料:
[1]https://www.goremedical.com/products/viabahn/specifications
[2]https://www.nhsa.gov.cn/module/download/downfile.jsp?classid=0&filename=99f986ab624c47abbe2165204eaac212.pdf
[3]DOI:10.3969/j.issn.1674-3806.2019.02.12
[4]https://paper.people.com.cn/jksb/pc/attachement/202506/27/09b55a0f-73b9-4198-b547-f46a7d627a15.pdf
[5]https://www.nhsa.gov.cn/art/2025/7/16/art_14_17307.html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