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羽衣
今早,国家医保局发文提到,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第二场近日结束,10 余家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医药类投资公司和新闻媒体单位的代表共同参与,介绍医药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投资等情况。[1]
图源:国家医保局
据了解,这个系列座谈会共有 5 场,目的是为了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
本月以来,医保对创新药械的支持政策层出不穷,到底传递了哪些信号?
7 月消息频出,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热浪」来了
整个 7 月,医保对创新药械的支持政策,几乎可以说是掀起了一波「热浪」。
7 月 1 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强调「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包括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加强药品目录准入政策指导、统筹推动创新药研发。[2]
《措施》明确,定期调整优化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在坚持「保基本」的基础上,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2]
图源:国家医保局
7 月 10 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2025 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意味着 2025 年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正式启动。[3]
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最大亮点之一,莫过于医保铺垫多时、业内期待已久的商保创新药目录,真的要来了。
图源:国家医保局
作为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补充,那些创新程度很高、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功能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是商保创新药目录关注的重点。
此前面对商保创新药目录的消息,临床医生普遍非常关心这些药物是否牵涉 DRG 付费问题。如果没有对应的调整,那就把医生放在了两难的境地,既希望有药可用,又不希望这部分费用最终由自己买单。
对此,《措施》中早已有了明确的「三除外」规定:商保创新药目录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创新药应用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经审核评议程序后支付。[2]
天津大学医学部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晶教授指出:「这一举措实质上是在创新药病例上放宽了医保的考核,在患者病情确实需要应用相应创新药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以无后顾之忧。」[4]
在今天(7 月 25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章轲介绍,目前一共有超过 100 个药品申报了创新药目录。[5]
图源:参考资料 5
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健康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健曾撰文分析认为,这样的「双目录」,是一种将创新药品保障纳入多层次制度设计的新思路。
「相较于美国商业保险完全市场化导致的保障不平等,以及欧洲福利国家体系下政府财政难以为继的困境,我国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既利用商业保险的灵活性快速响应创新药支付需求,又通过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守住公平底线。」[6]
医保将如何支持创新药械?看准 3 大要点
而国家医保局近期正在召开的这一系列座谈会,可以说是一次调整和反馈。
一方面,相关的医院、药企反馈了创新药械的研发生产情况。另一方面,国家医保局则进一步介绍了医保价格政策赋能药械创新的新举措。
此处有 3 大重点,可以窥见未来医保对创新药械的支持方向:
一、统一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进入临床应用。
从价格项目管理等方面入手,畅通新技术的收费通道,让满足临床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收益回报。
据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王小宁介绍,目前已公布的 30 批立项指南新增涉及新产品新设备的价格项目 100 多项,基本形成「价格立项与技术创新并行」的格局。
例如神经系统类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让脑机接口技术成熟获批后,能快速进入临床应用并收费。
二、研究实行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分类优化挂网服务。
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总体思路是企业对照自评量表的客观指标,对药品的创新质量进行自评,接受社会监督和同行评议,综合自评结果和临床获益因素,按高水平创新、改良进步、基础供应分层次落实价格政策。
通过合理的首发价格制定,能保证临床急需的高水平创新药在上市初期获得与高投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并维持一段时间,保持价格相对稳定。
而关于优化新上市药品挂网服务,国家医保局则表示将「一省受理、各地通行」,并配套简化申报材料、申报沟通前置等措施,目的是让新药能更快用到患者身上。
图源:国家医保局
三、助力中国创新药械走向世界,促进医药全球化发展。
当前,一提到国产创新药的全球化发展,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出海」交易。对于许多在海外市场没有商业运营根基的企业而言,直接卖掉研发管线,或把海外市场权益卖给国外大药企,是为数不多的盈利选择。
国家医保局强调了另一种做海外生意的模式——国家搭台。
例如今年年初,国家医保局指导广西依托中国—东盟药区域集采平台,积极促进国产药品、医用耗材进入东盟国家,同时创新建立国内外购药便捷服务通道,标志着医药集采领域的跨境交流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刚结束的第二场座谈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医保局就介绍了中国—东盟医药集采平台的具体情况。
国家医保局强调「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将有限的医保资源用以支持高水平的真创新,才能更好支持中国药械高质量发展。[1]
策划:肯德羊|监制:islay
参考资料:
[1]https://www.nhsa.gov.cn/art/2025/7/25/art_14_17372.html
[2]https://www.nhsa.gov.cn/art/2025/7/1/art_104_17058.html
[3]https://www.nhsa.gov.cn/art/2025/7/10/art_109_17198.html
[4]https://www.nhsa.gov.cn/art/2025/7/17/art_14_17320.html
[5]https://mp.weixin.qq.com/s/42Yy3IaSQ3HByuh4A3c8FQ?scene=1&click_id=32
[6]https://www.nhsa.gov.cn/art/2025/7/15/art_14_17274.html
[7]https://www.nhsa.gov.cn/art/2025/7/21/art_14_17327.html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